热线:18965432266
首页 >> 旅游攻略 >>视频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6集《宗祠流芳》
详细内容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6集《宗祠流芳》

时间:2021-09-19        阅读

从哪个朝代伊始,才允许民间建立宗祠?它都承载着国人怎样的情感?

祠堂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都有哪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家规祖训?

“有错都是下浒祠堂的错。”这句俗语反映了什么样的传说与内涵?

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

第16集《宗祠流芳》

微信图片_20210919175024.jpg

解说词节选

盛夏时节,蓝天白云下的三座仿古建筑愈发显得雍容,这是位于霞浦县牙城镇的林氏宗祠、平氏宗祠和陈氏宗祠,一字排开的宗祠建筑是这个小镇居民心中的神圣之地。

宗祠,习惯上多被称为家庙、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先贤的场所,一向被视为宗族文化的象征。

微信图片_20210919190145.jpg

崇拜祖先并立庙祭祀的现象,在原始社会后期即已存在。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直到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倡导:允许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祖)、曾(祖)、祖(祖父)、祢(nǐ亡父)等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明世宗采纳大学士夏言的建议,正式允许汉族民间联宗立庙。从此,祠堂建筑到处可见,成为宗族祭祀先祖、举办宗族事务、修编宗谱、议决重大事务的重要场所。宗祠的兴建本着“追远”和“报本”的理念,所以在建筑规制体现了“礼尊”而“貌严”。这里的砖瓦木石、这里的色调,这里的空间布局,都体现了中国人十分考究的规制传统和文明理念。

微信图片_20210919190140.jpg

唐朝初期,牙城镇属于长溪县(今霞浦)劝儒乡擢秀里。作为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镇,人们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子孙日蕃。在村民们看来,建造祠堂不仅是荣宗耀祖,也是慎终追远、不忘根本的具体表现。

 所谓盛世修祠。在太平时期,人们修建宗祠,并以此为载体,牢记祖先的儒墨情怀与家规祖训。在上千年的传承赓续中,林氏先人十分重视家规祖训的教化作用,曾定下林氏家规10条,分别是:崇孝道、睦宗族、重教养、齐家政、正礼节、务读书、明德性、谨言语、慎交友、处世事。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理念,涉及到为人处世、持家治业等方方面面,是子孙后人砥砺品性、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

在修建林氏宗祠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一次火灾,林氏后人并没有因此而沉湎消沉,重建工作很快得以继续,宗祠凭借着血缘关系把族内乡亲团结起来,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整体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10919190135.jpg

千百年来,我们的先民在畎亩躬耕、族群繁衍的过程中,留下了一座座记述家族文化源流的宗祠、家庙,它与宫庙族府等建构了地域性文化的立体形态,固化了先祖DNA的活的载体,成为后人敬宗睦族、缅怀先贤、凝聚宗亲、祭祀祖先、教化子孙的精神殿堂。

微信图片_20210919190130.jpg

在霞浦,有一个“有错也是下浒祠堂错”的趣话,比喻“做错事而又不肯认错 、一味推卸责任的人”。这句话的来源就与霞浦下浒镇的李氏宗祠有关。

大凡祠堂内部都建有戏台,戏台两侧的柱子上常贴有各种各样的对联,或宣扬儒家传统思想,或宣传戏剧的精彩故事,有的还借题发挥,寓意深长。有一次演戏前,下浒李氏宗祠的戏台上也贴出了一副对联:

金榜题名非富贵  洞房花烛假夫妻

一位财主看了以后,觉得对联写得好,就悄悄记了下来。这一年,财主家的孩子娶亲,按婚庆习俗要贴对联。这位财主并没有多少学识,又想显摆自己,就把下浒祠堂戏台上的对联贴在了家门口。别人看了,纷纷嘲笑。可财主却辩解说:“对联没错,有错也是下浒祠堂的错”。后来,这句话便流传开来,成了张冠李戴、推卸责任的代名词。

当戏台的热闹归于沉寂,宗祠所承载的文化依然生动地延续……今天的人们,赋予了“金榜题名”以新的涵义,许多祠堂就成立理事会或者教育基金会,以宗族的名义奖励族人,鼓励后辈们发奋读书。 

微信图片_20210919190126.jpg


祠堂文化,也让身在异乡的海外宗亲记住了乡愁,是海内外宗亲扯不断的根。在霞浦县长春镇渔洋里村,“连氏宗祠”四个大字,出自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笔下。2005年,随着连战先生来大陆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破冰之旅”,他在大陆的美誉度越来越高,连姓由此进入两岸同胞的视野,并受到关注,福建的连氏宗亲,都对拥有连战这样一位为两岸和平与交流作出贡献的同宗而感到自豪。


祠堂是祖先的家,许多回乡寻根问祖的海外乡亲,正是借助祠堂族谱的记载,寻找到自己的祖根和血缘关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从未间断,其中,祠堂一脉相承地获得了中华文明丰富的底蕴,悠久历史所形成的情感、礼学、礼节,依然凝固在这些作为文化载体的宗祠建筑中熠熠生辉。

来源:宁德电视台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