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18965432266
首页 >> 霞浦历史文化 >>视频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8集《人杰赤岸·擢秀篇》
详细内容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8集《人杰赤岸·擢秀篇》

时间:2021-09-19        阅读

一个沿海渔村,出现了哪位“闽中之全材”,因而被冠以“擢秀里”的美誉?

理学大师朱熹,为什么会与林氏先祖一起被请入神龛,供奉于庙堂之上? 

从赤岸外迁的族系,如何心系故土、耕读传家,并书写了一段新的传奇?



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

第八集《人杰赤岸·擢秀篇》


 


解说词节选

这块写有“擢秀里第二都”的界碑是霞浦县博物馆成立之后尤为早征集的文物之一,它来自明代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擢秀,比喻草木欣欣向荣,引申为人才众多,英杰辈出。那么,霞浦的“擢秀里”在什么地方,它又因何得此美誉呢?

这个“擢秀里”,就是霞浦县的赤岸村。而关于“擢秀”的故事则要从一千多年前说起。

微信图片_20210919161330.jpg


微信图片_20210919161343.jpg

唐乾符二年(875年)的隆冬,一位文弱的书生在驿道上疾步前行。大考在即,他白天赶路,晚上温书。这位书生姓林,名嵩,长溪赤岸人,彼时29岁。

在那次事关他人生命运的考试中,林嵩写下了一篇《王者之道如龙首赋》的文章,一举“显登上第”,誉满京华,成为继开闽进士薛令之及第169年之后,闽东又一位进士。


晚年致仕后的林嵩,荣归故里。他选择在“上观飞瀑,下临清溪”的山野间隐居下来。他看到当地村民的生产方式单一,生活清贫,便带领大家在山上广种梨树。几年之后,大获丰收,村民们多了一份可观的收入。为了感念林嵩的恩德,后人便以“梨”来命名这个村庄和溪流,还在梨溪岭上,建了一座“唐刺史林嵩纪念祠”,上有“林嵩如在”四个大字。祠内供奉着被认为是林嵩化身的“土地公”塑像。虽处深山僻地,进香者却络绎不绝。

微信图片_20210919161402.jpg


微信图片_20210919161408.jpg



在赤岸村的林氏祠堂,供奉于高堂正中的,是赤岸林氏的肇基始祖林儒。林儒的左尊位,便是林嵩的塑像,林氏后人尊称他为嵩公。除了这两位,还并排供奉着湜公像和朱熹像。那么,湜公是谁,林氏族人又为什么会供奉朱熹像呢?

林湜生于宋绍兴二年(1132年),霞浦赤岸人,林嵩第九代孙,宋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登进士第。他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曾任南剑州(今南平市)通判、朝廷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太府少卿等要职。

在林湜告老还乡后的第四年,也就是宋庆元五年(1199年),因“伪学”之禁被贬的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门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霞浦赤岸,他此行的目的,便是为了拜访曾同朝为官的好友林湜。彼时朱熹被贬,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林湜却犹“执弟子礼不变”。林湜力邀朱熹停留赤岸,讲学授课,并在以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同朱熹访学多地,更前往浙江永嘉,与永嘉学派的学者们互相交流,为传播理学思想而奔波不息。

正因为朱熹与林湜的理学思想在霞浦等地影响深远,赤岸的林氏族人将朱熹与林湜一并供奉。



浙南、浙东、粤西、海南、广西等地,许多家族都在族谱里明确写明自己的祖籍地在长溪(今霞浦)赤岸,这其中不仅有王、林两大家族,还包括陈、李、张、何等诸多姓氏。

这里是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的苍坡村,为李姓聚居之地,关于苍坡先祖的由来有着这样的描述:“苍坡是李氏聚族而居的村落。五代时,李岑为避闽国王曦战乱,从福建长溪县(今霞浦县)赤岸到楠溪灵山埭周家教书。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建宅于苍墩。”

从苍坡村别致的文韵里,自然能体会李氏族人对于“文”的尊崇,所谓“读以容身”,甚是贴切。而主村四周平坦丰茂的农田,辛勤劳作的村人,则诠释着“耕以致富”的意蕴。

微信图片_20210919161458.jpg




数百里之外的霞浦赤岸,如今的林氏后人,敬文、敬德、敬礼教,希望将重德重教的祖训传扬下去。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宗脉间的交流格外看重。

农历三月二十三这天,赤岸村的林氏族人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春季祭祖庆典。宗族和睦,互帮互助成为林氏一脉默契的心灵守则,让这个庞大的家族薪火相传,枝繁叶茂。  






夕阳里的赤岸村重归了宁静。从前古朴的文化村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日渐显得现代。但当年明代护城的斑驳城墙仍在;宋皇祐年间的赤岸石桥,依旧以它残缺的身躯伫立于赤岸溪之上。一个时代曾经的风雅灵秀,永远留给了赤岸。


来源:宁德电视台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