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18965432266
视频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4集《汐路之桥》

    伴随潮汐时隐时现的汐路桥,为什么成为千里海疆十分罕见的建筑奇观?这座目前国内现存尤为长的古代海埕石路桥,承载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价值?曾经为凝固汐路桥产生积极作用的海蛎,如何凝结成一种叫乡愁的深情?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四集《汐路之桥》解说词节这个镶嵌在霞浦东吾洋近岸海域的袖珍型海岛,面积仅0.1平方公里,名叫竹江,当地人也称之为竹屿。宋建炎元年(1127年),张氏先祖从福州乌石山迁入竹江岛,至今已繁衍30多代。明朝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又有郑姓和陈姓迁入,现在已有500多户,3000多人。张氏先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5集《古堡雄关》

    作为古代战争的一个符号,城堡镌刻着哪些沧桑的历史印记?“执闽喉舌、海涯屏藩”,书写了怎样一部壮怀激烈的史诗?从千里海疆到内陆地区,城堡林立的闽东都有哪些传奇故事?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五集《古堡雄关》解说词节选城堡,古代战乱的一个历史符号。在中国,最初的“城”和“市”是完全分开的,“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而“市”指的是进行交易的场所。如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割让多少座城给秦国,这里的“城”指的就是城堡,而不是后来的城市。闽东海岸线绵长,自古为海防重地。闽东沿海特别是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7集《人杰赤岸·留余篇》

    一个沿海渔村,唐朝以来,何以走出数十位进士,并有13人载入《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及国史、志书?在“赤岸王”这个族系中,王伯大与王都中祖孙两人为什么能同时荣登当地的“十大历史名人榜”?王伯大的千古绝唱《留余铭》,有着怎样的深刻内涵,让子孙后代乃至大江南北的名门望族世代传承?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七集《人杰赤岸·留余篇》解说词节选赤岸,位于霞浦县城东郊约5公里处,相传因其海岸山石呈赤红色而得名。清乾隆27年(1762年),李拔所著的《福宁府志》,称赤岸“阻山带海,夷船乘风,一帆数点,烟峦缥缈之间,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3集《石城古寺》

    从七子科考到七佛之城,这里留下了哪些神奇传说?千米高山的千年古寺,为何形成一个城池式的寺院?石城古寺与生活在周围的人们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3集《石城古寺》解说词节选谷雨时节,清晨的竹林中散发着露水的清香。60岁的陈细英沿着石板路,在古道两旁的山林间搜寻着这个时节山里的美味——绿笋。玉山海拔1098米,是霞浦境内第二高峰。春夏时节,玉山上盛产野生绿笋。作为当地的村民,陈细英挖采这种绿笋极有经验,不到半晌的功夫,她已有所收获。采摘结束之后,陈细英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径直走向了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6集《宗祠流芳》

    从哪个朝代伊始,才允许民间建立宗祠?它都承载着国人怎样的情感?祠堂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都有哪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家规祖训?“有错都是下浒祠堂的错。”这句俗语反映了什么样的传说与内涵?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6集《宗祠流芳》解说词节选盛夏时节,蓝天白云下的三座仿古建筑愈发显得雍容,这是位于霞浦县牙城镇的林氏宗祠、平氏宗祠和陈氏宗祠,一字排开的宗祠建筑是这个小镇居民心中的神圣之地。宗祠,习惯上多被称为家庙、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先贤的场所,一向被视为宗族文化的象征。崇拜祖先并立庙祭祀的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7集《海上红军》

    80多年前,闽东点燃了工农武装革命的火种,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80多年前,这里为什么出现了一支特殊的海上武装力量?他们演绎了怎样的红色经典传奇?当年闽东苏区的领导人、共和国海军司令叶飞上将为何称赞海上游击队是“中国海军的前身”?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7集《海上红军》这里是福建省霞浦县海岛乡政府所在地——西洋岛,距县城约20海里。传说很久以前,途经这里的船民,看到岛上似乎有红发蓝眼的外国人,疑似到了西洋地界,于是将这里取名“西洋岛”。 西洋岛扼守南北海上交通要道,战略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8集《畲族歌王》

    在畲族历史文化的长河里,畲族小说歌为什么具有重要的艺术地位?国内畲族舞剧《山哈魂》的主人公钟学吉,为什么被誉为“畲族歌王”?“歌是山哈传家宝,山哈歌言唱万年。”闽东如何传承和发展畲族文化艺术?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8集《畲族歌王》这一天,来自福建宁德的大型舞剧《山哈魂》正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上演。舞剧以一代畲族歌王钟学吉传奇般的人生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畲家人忠勇、团结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清咸丰十六年(1856),白露坑一座古香古色、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宅第里,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打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9集《糖塔佳话》

    为何唯独这个滨海小城,家家户户中秋期间都要购买糖塔?糖塔起源于什么年代?它和戚家军入闽抗倭历史有何关联?糖塔在霞浦是如何传承的?它凝聚了百姓怎样的特殊情感?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19集《糖塔佳话》 中秋临近,锅炉、模具等制作糖塔的行头又一次被张振望搬了出来。中秋节前的这10多天对张振望来说,既是他赚钱贴补家用的好时机,更是他个人情愫的一种寄托。制作糖塔的工序,首先要将雕刻有各种动物、花鸟的立体模印,组装好,外部用铁丝或麻绳捆紧,放到冷水中浸泡。上锅、点火、煮糖,这三个看似简单的步骤,其中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0集《曳石风声》

    中秋之夜,为什么霞浦沿海城镇有曳石奔跑的独特习俗?“大石蹒跚横巨鳌,六丈麻绳巧约束”,描述了哪种场景?400年来,这项与抗倭相关的民俗活动如何在民间传承?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0集《曳石风声》 农历八月十五,夜幕降临,这个滨海小镇的中秋活动拉开了序幕。每年的中秋之夜,当地群众便会自发开展一项名为“曳石”的活动。几队人马拉着重达两三百斤的石头在大街小巷上奔跑,沿街群众则燃放鞭炮,呐喊助威。霞浦百姓把这些石头称为“太平石”,“曳石”则意味着祈求平安。这种民间群体性在大街上用绳子拖石头祈福活动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1集《三沙印记之渔港篇》

    烽火岛古水井,“修武郎周造”的字迹印证着三沙怎样的军事地位?九月九重阳节,三沙镇的渔民为何会在这天举行一场特殊的祭祀?三沙渔业公司,用怎样的辉煌承载着一代三沙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1集《三沙印记·渔港篇》解说词节选 清晨,当阳光洒向这片澳口,又将有远行的海船离开避风的港湾,开始他们新一天的海上征程。这里是霞浦县的三沙镇,福建省东北翼突出部,与台湾省的基隆港相距仅126海里,朝发夕至。作为东海之滨的重镇,三沙镇自古就有“福宁门户,全闽锁钥”和“海疆重镇”之誉。 每天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2集《三沙印记之台缘篇》

    闽东的渔港小镇,传唱百年的悠扬渔歌为什么都用闽南语演绎?三沙的市井巷弄,“莫非换班兵”的俚语讲述了一段怎样的历史?繁华的台货商街,远近闻名的三沙台货体现了怎样的闽台渊源?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2集《三沙印记·台缘篇》解说词节选 大海咸水起浪花,渔民很爱唱渔歌,鱼名编作曲来唱,自古流传在三沙,大海咸水深又深,正月十五唱渔情,章兹出在元宵水,鲤鱼出世闹花灯...... 这些质朴的渔歌与闽东沿海的渔歌却又有些不同,它们全用闽南语演唱。三沙被称为霞浦的方言岛。除了居住在西澳本土的三沙人说霞浦话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3集《足球岁月》

    从“蹴鞠”到足球,这项古老而现代的体育运动为什么起源于中国?从清末至今的上百年间,足球在霞浦这个千年古城,经历了哪些辉煌?“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绿茵场上,人们对发展足球有何梦想与期待?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3集《足球岁月》解说词节选 不知从何时起,足球对12岁的陈祺昊来说已不再是单纯的玩具,而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好伙伴。班级对抗赛还未开始,场边已传来阵阵呐喊声。别看陈祺昊个子不大可在球场上的他却迸发着巨大的能量。 在霞浦县城,有一个黑白相间的足球雕塑矗立在文化公园的中心,体现了足球在霞浦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4集《杯溪向海》

    从内陆山区到沿海地区,千年船歌为何在杯溪流域久唱不衰?从小小竹排到巍巍古宅,沿岸百姓如何依托山水资源繁衍生息?从两宋青瓷到明清青花,杯溪流域为何成为闽东制瓷业的缩影?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4集《杯溪向海》解说词节选 杯溪是霞浦境内特别大的溪流,它发源于柏洋乡塔后村,由北向南流经大小几十处村落,最后至盐田乡政府所在地奔向三都澳,汇入东海。杯溪哺育了沿岸众多的百姓。杯溪流域的村民,世代捕捞鲜美的鱼虾鳗蟹,沿溪开垦肥沃的土地,种植竹林、茶树、柿子、李子等经济作物。更重要的是,杯溪是他们走出大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5集《闽东才女》

    千年的文化积淀,赋予“闽东才女”怎样的气质?动荡不安的年代,游寿与丘堤如何坚守艺术理想?是什么样的成就,使她们的存世之作大放异彩?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5集《闽东才女》解说词节选 悠悠历史,浩浩海疆。闽东千年的文明积淀,赋予这块土地独特的文化气息,也培育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包括不少才华横溢的知识女性。这其中,就有被后人称为“闽东四大才女”的艺术家。她们分别是出自福安韩阳的诗人曹英庄、蕉城霍童的画家潘玉珂,以及出自霞浦的考古学家,书法家游寿和画家丘堤。今天,我们就为您讲述其中两位出生于霞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6集《连家船民》

    这个从闽东海疆渐行渐远的特殊族群,有着何等辛酸的漫长历史?一条小船一张网,何以成为他们泛舟湖海、生产生活的全部寄托?“搬上岸、住得下、能致富”,他们如今将如何开启新的生活航程?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6集《连家船民》解说词节选 在东南沿海地区,曾有过这样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岸上没有住房,祖祖辈辈常年飘泊在江河湖海,以打鱼为生,被称为连家船民,也叫“疍民”。 在闽东沿海,像林恩希这样的疍民,如今虽然在岸上都有了自己的住所,但还有一部分人仍然保留着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 那么,这个神秘的疍民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7集《海岛人家》

    风景如画的千里海疆,赋予了渔家怎样的风俗民情?险象环生的外海捕捞,是怎样一幅惊心动魄的场景?辛勤劳作的海岛居民,又有着怎样淳朴的情怀与梦想?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7集《海岛人家》解说词节海洋是人类重要的活动场所,作为霞浦海岛乡的居民尤其如此,在这里,即使是离陆地较近的海岸,海洋的力量依然不可忽视。村民们正在搜寻一种奇异的生物,它们攀附在巨浪拍打的礁石上,生活在海流交换频繁的礁石缝隙里,只有在外海的岛屿上才可常见,而西洋岛的这片海域尤其盛产。这是藤壶,俗称“蛐头”,这是鹅颈藤壶,村民们也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8集《摩尼明教》

    来自异域的摩尼(Mānī)教,又称明教,它是如何发端和传入福建的?霞浦县塔后村发现的许多文物,揭开了千年来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摩尼教在闽地是如何演化和传承的?林瞪公又为何被当地人奉若神明?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8集《摩尼明教》解说词节选 从霞浦海疆往内陆西北35公里,是群山环绕的柏洋乡,霞浦县杯溪、杨家溪和罗汉溪三大溪流皆由此发源。其中有一个翠竹掩映下的塔后村上万自然村,风景独秀、水丰地肥,村民过着桃源般的生活。村庄不见塔,却名塔后村。几年前,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因为一个意外的发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9集《两菜之乡》

    仲夏时节,休渔期的渔民为何依然起早贪黑、出海劳作?种菜收菜,近岸海域的劳动场景与陆地有哪些天壤之别?耕海牧渔,霞浦因何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两菜之乡”?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29集《 两菜之乡》解说词节选 仲夏时节,闽东沿海进入了为期三个月的伏季休渔期。这是为保护海洋鱼类繁育生长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渔民收起了渔网,但却比以往显得更加忙碌。因为,他们借着休渔期的空档,正忙着种“菜”和收“菜”。这些菜,并不是陆地那种寻常的菜,而是沿海的特产:海带和紫菜。 霞浦的东吾洋和官井洋与外海相接,既有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30集《溪西水库》

    山环水抱的霞浦,水利资源丰富,为何又极度缺水?哺育无数霞浦人的溪西水库,修建过程为何几经蹉跎?施工大军和库区移民,如何为重点工程建设无私奉献?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30集《 溪西水库》解说词节 霞浦,因海而美,因人而杰,因山而秀,因水而灵。 驱车沿着霞浦海岸线往北行走45公里,穿过一片群山翠绿,豁然就有一湖碧波荡漾的水库出现在眼前。这就是霞浦县上世纪特别大的水利工程——溪西水库。许多人并不知道,霞浦虽然山环水抱,境内拥有七都溪、罗汉溪、杯溪、三河、长溪等五条主要河流,水力资源丰富,但在许多

  •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31集《长堤筑梦》

    十里海堤,蕴藏着霞浦百姓什么样的梦想?大堤合龙,给周边群众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再造新城,勾勒出霞浦未来何等宏大的蓝图?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31集《长堤筑梦》解说词节选 郑勇,四十三岁。每天坚持长跑,已经成了他多年来的习惯。四十分钟后,郑勇跑到了位于松港街道的海堤,这里是霞浦城关距离大海最近的地方,也是郑勇每天长跑的终点站。 这条全长5434米的海堤,是福建省已建海堤中最长的。它面对的就是波涛万顷的福宁湾。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取福安、宁德的首字,取名福宁州。福宁湾也由此得名。此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seo seo